清华电子院受邀出席生态城人工智能企业座谈会,携手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2025年3月14日,中新天津生态城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国良主持召开人工智能企业座谈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和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听取相关企业、金融机构意见建议,为全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凝心聚力。
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简称:清华电子院)受邀出席此次座谈会,副院长王鹏飞在会上作清华电子院人工智能产业工作情况汇报。
在发言中,王鹏飞表示,在生态城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依托清华大学科研基础和人才优势,清华电子院在人工智能领域基本形成了以算力与关键芯片为底座,算法与大模型为依托,孵化企业为服务载体,场景应用为落地方案的、全链条人工智能产品矩阵,并从“筑基突破、应用深耕、生态共融”三大维度持续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1、在构筑智能底座方面
清华电子院聚焦算力与芯片两大核心,依托现有的技术平台孵化聚集了无问芯穹、华慧芯、智毅聚芯、湃方科技、炬玄智能、见合八方等科技企业,企业自研了AI大模型服务平台、光电子芯片、高性能数据转换器芯片、边缘计算芯片、时钟及传感器芯片、半导体光放大器光芯片等人工智能底层技术,并依托孵化聚集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可调配使用的算力达到6000P,形成了坚实的人工智能技术底座。
2、在场景化落地方面
以三个应用平台为载体打造细分领域垂类大模型产品矩阵,目前已落地它思科技“TasiChat”对话大模型,同时持续推动它思科技、锐及智能、清思智能等孵化聚集企业的人工智能技术向医疗、安防、运动健康等领域深度渗透,不断丰富细分领域大模型产品体系。
3、在构建创新共同体方面
持续推进与商汤科技、百度、华为等头部科技企业的校企合作,为开展长周期、跨学科的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提供资源支持,此外,通过推动孵化企业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嵌入应用场景,与智能机器人等产业端的清华校友企业建立联系合作,培育搭建了内外部“AI生态圈”。
在展望电子院未来发展时王鹏飞表示,电子院将围绕“抓基础、强优势、拓应用、广宣传”四大方向,通过持续攻坚底层技术,加大企业的孵化聚集建立覆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全链路创新机制;通过与地方协同构建算力支撑体系解决国内算力短缺问题;通过训练垂类大模型产出细分领域“拳头产品”,打造“智慧医院”、“智慧训练”、“智慧安防”、“智慧港口”等应用示范项目;通过开展定制化的人工智专题培训和专项科普活动全面提升本地“AI含量”,全方位推动“AI+”行动落地见效,进一步提升本地人工智能发展能级。
生态城机遇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生态城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去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升级版实施方案,10月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正式落户,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生态环境部《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将“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中新天津生态城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及雄安新区绿色发展城市典范建设”。国家重大战略、国家重点项目、国家重要使命的持续叠加、融合赋能,将为产业发展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和项目资源。
电子院使命
清华电子院将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牢牢把握历史发展机遇,用好、用足清华大学科研人才优势和生态城政策优势,以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夯实人工智能基础底座,壮大人工智能产业方阵,加快重点领域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加强服务支撑体系建设,联合清华大学、生态城双方力量一道解决人工智能发展瓶颈,提升人工智能发展能级,共筑智能时代新标杆,共同书写人工智能赋能校地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